2016年4月16日 星期六

119-11『蒜苗三層肉』

材料
三層肉一斤
蒜頭,蒜苗
醬油膏(大吟釀

大火把蒜頭爆香

 大火炒三層肉,把油逼出來後
把油瀝乾
炒到用筷子可以刺穿肉
加入蒜苗,從白色部分的尾巴先下

加入醬油膏小火入味

完成

很下飯。

2015年6月13日 星期六

119-10『鹹粥』

今天家裡煮鹹粥。我媽示範我在旁邊紀錄兼助手。
因為這實在是太好吃了,我以後也想自己煮。
左邊是我媽。


 材料 (大概)
蛤蠣 50
蝦子100
竹筍 80
芋頭 +豆皮60
芹菜 30
香菜10
豬絞肉50
高麗菜30
紅蔥頭少許
熬湯雞殼好像是兩個
米兩瓢半







竹筍切絲高麗菜切絲
芹菜拔掉葉子切細
紅蔥頭切絲
蝦子清沙腸
米洗一洗瀝乾
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一邊熬雞湯

 材料準備完成。到這邊就要一個小時吧。都在切切切。



 炒紅蔥頭至金黃

 放下米去炒

放下高麗菜竹筍,倒下熬好的高湯
煮個半小時還是四十分鐘。

然後再下芋頭蛤蠣蝦子跟肉絲
加少許醬油(多少我忘了反正就加到夠鹹)
最後撒上香菜芹菜


完成。







好吃。嘻嘻呼呼呵呵呵。

2015年1月14日 星期三

119-9『宜野湾』

宜野湾市小旅行。
在兩天分別去了我住的地方附近的大謝名小學跟普天滿宮。


時間是放學後的傍晚,所以並沒有什麼人。
進入校園後在裡頭逛,看到操場上有零星的幾個小學生
在踢足球跟打棒球。

棒球的人數不夠兩隊,所以就大概的一隊四五個這樣玩。
年級也很散,感覺有個應該才小學二年級的也上場當投手投球。

之後繞到一個古蹟景點,是一個泉。
不過這種很小的景點就沒有特別的管理,也不收票
實際上也沒有什麼觀光客。

我喜歡這種感覺。
人少的地方對我來說可以靜靜的。

接著是普天滿宮。這邊就是跟朋友一起來的了。
第一次來神社拜年。
這裏有巫女,也有繪馬跟很多常常聽到的東西。

   

抽到的籤是大吉。
因為機會難得,也買了繪馬發了個願。

宜野灣並不是算很熱鬧,大概是郊區的那種感覺吧。
這樣來說我的確沒有對很熱鬧的地方感興趣。

如果說要住的話,我覺得這種感覺還蠻剛好的。
只要走一下就能走到很安靜的地方,享受一點偏僻感。

當然更鄉下的地方我應該是更喜歡吧,
不過偏僻到連便利商店跟醫院都沒有的地方還是會不方便。

希望有一天能不依賴這樣的生活機能設備。
這樣不管到哪裡都能體驗不同的生活。

2014年11月9日 星期日

119-8『無名』

工作告一個段落,下午到大戶屋用餐。雖然那台灣也有但是因為很貴,
我一次都沒吃過。
今天是吃豬肉的蒸し鍋定食(865円)

然後下午是放空時間,騎著腳踏車漫無目的的繞來繞去,
看到了墓地。有十來座墓在坡地上,沖繩的墓很像中國式的呢
果然跟他們的歷史有關吧。

有點能理解水木老師為什麼喜歡逛墓園了。

今天天氣並沒有很好,到這裡的時候開始下雨了,
就稍微在墓園間躲一下。

與其逛很有名的景點,
我倒是比較喜歡跑這種很舊但是從來就不是名勝的地方。
我想看的是一種“過去的時間”。

雖然我不討厭人群,但是在這種旅行的時候我喜歡單獨一個人。
不需要配合他人的步調,單純的只是去感覺。
我喜歡那種什麼都不做,只需要去感覺風感覺雨的那種感覺。

騎一騎到了海邊,十一月的話沖繩的海邊就禁止游泳了,
不過我也不是來游泳的,就只是站在陸地的盡頭。
看著這個的陸塊延長線過去就是海。
看著浪打過來,風吹過來,還有淋雨。( 算了反正我也不討厭淋雨W

看到一個老夫婦,先生提著兩個桶子,裡頭有一個裝滿了蛤蠣
然後他去撈了海水起來洗蛤蠣,然後就回去了。
那不知道是在做什麼?


說來回想起這樣的遊記幾篇下來
會覺得我到底要的是什麼....其實我什麼都沒有要吧。

我好像是出來把什麼東西丟掉的。

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119-7『山夜』

臨時起意,拎著睡袋,昨天去了草嶺古道。
坐火車到福隆,大概下午三點鐘開始走草嶺古道。
 
其實我想不太起來我有沒有去過,感覺很久以前校外教學有去
又好像沒有.....。
全長9公里.....出發前想都沒想這是啥距離,
這是山路9公里,所以需要一般平地加倍的時間。
....4小時嗎w

一開始的虎子山就一整個獸道。道路狀況最原始的就這段了
連石階都沒有,可以感受以前的人如果要走這邊會有多辛苦...
走過遠望坑,跌死馬橋,仙跡岩,這邊都還好....

雄鎮蠻煙碑前後的路坡度很陡,我得停下來休息好幾次。
因為我出發的時間很晚,到那邊的時候已經下午5點了,
而那邊以距離來說差不多才一半,有點焦急。 



虎字碑。到這邊的時候終於到了觀景台。
當時位置。
大概下午六點。慢慢天色暗下來了。
有幾隻野牛在那邊(沒拍到)不過為什麼那邊會有牛啊....

其實風景啥的根本不是今天旅行的重點。
這次的主題只有一個,就是『露宿』。

一個人在山裡過夜。在山上沒水沒電的地方。

觀景亭是木頭地板地,不需要擔心灰塵或潮濕的問題。
其實我出發前連這個都沒確定,
不過想說這種地區總有可以睡的地面吧...

雖然是山上,不過這(應該)也不是有啥危險動物的地方。
...其實我啥都沒確定,反正這次的主題就是自己在山上待到天亮。

天黑了。就鋪好睡袋躺著。
擔心山裡夜一黑就啥都看不到,把東西盡量放在很近的地方
(對,我沒帶手電筒w)

不過很快就發現,即使是山裡,夜晚也是有光線的。
我以前想說是不是沒有月亮就會很黑,
但好像沒那麼黑,至少要拿眼前的東西是沒問題的。

手機打不出去但可以接電話。(這到底啥邏輯...

其次擔心的是蚊子或蟲之類的,但意外的這也非常驚喜
旁邊一大堆蟲子在草叢裡叫的好大聲,
但是一隻蚊子都沒有。

偶爾也會有一兩隻不知道啥的蟲跑到我身旁,
不過不是蚊子,我睡的地方也不是蟲喜歡的地方(畢竟沒有草嘛
所以基本上沒啥問題。

那個觀景台的位置風很大,所以大體上也還蠻涼快的。
除了沒枕頭之外都還算躺的舒服。

不過不算睡得很好。
說廢話也廢話,我並不是不需要提防任何東西,
在山裡一個人睡還是會怕的。

萬一發生啥事情這可是山裡,不會有任何救援
因為沒手電筒,想跑下去找人也不可能....反正那附近也沒民家w



 然後睡到4點醒來,等天亮。
.......天亮之後整理睡袋後就走下山。

下山就快了,1小時左右就到山腳。坐上火車回家。
簡單的旅行就這樣結束。


........為什麼我要在山裡過夜?

這個嘛,之前去那瑪夏的時候沒用到睡袋,
還有就是這種事情考慮到年紀,跟我旅行技能的外行程度來說
之後應該不太可能有機會做這種挑戰了。

至少一次,在盡量完全沒有文明資源的地方過一個"夜晚"。
不然我可能這輩子都不知道"山林間的晚上"是什麼樣子。

個人的感想是,用這種方式去體驗自然,
出來的感覺絕對不是"大自然多美好,多漂亮"。

不要說啥荒野妖怪或是野獸甚至是小到蚊蟲這種問題
光是沒水沒電沒光沒人這種不安感,就會讓人不禁覺得

"去你的大自然,這種東西還是度假偶爾碰一下就夠了
我還是想躲在安全的水泥塊裡吹著殺死北極熊的冷氣"。
...之類的(笑

實際過一晚的感覺是沒那麼糟就是了啦。
不過我想主要還是這一晚平安無事,這還是很重要的。


這個山夜過起來很便宜。(廢話
整體來說算是那種"去一次就好,別玩第二次"的東西w


其實是有些問題想問的,
不過畢竟山不會給人答案,在山裡得問自己。

2014年8月6日 星期三

119-6『2007.9』


今天想起一件事情,在google map找到了這個街景。
想起了一些事情。


父親過世大概經過了一年。
現在有些事情應該可以寫出來了。

父親生前罹患的是失智症。
發作的時期是2006年。盤古連載的初期,大概是我去敦煌取材的前一陣子。

印象最深刻的是,我正在苦惱要不要把科舉篇的大綱交出去時
我爸那個時期正好開始情緒不穩定,
常常亂丟東西,開始有許多異常症狀出現的時期。

2007年9月,因為父親失智的狀況惡化,
所以無法待在原本的家裡,我跟家人商量之後,
簡單的整理了行李,我跟我爸兩個人搬到外頭去。
由我來想辦法照顧。

為了找便宜的房子,基本上不太考慮交通的便捷性。
於是找到了這個地方。延平北路九段。

在那之前我都不知道延平北路有九段。
我也不知道台北還找的到住家有養豬,做醬菜的地方。

很偏僻。前往出版社要換車兩次,約1個半~2小時的距離。

租的屋子是在一個駕訓班旁邊,旁邊有個威靈廟。
通風不算好,房子本身也是那種破破舊舊的。
有時候晚上爬起來,會到廟裡去上廁所。

失智症的症狀簡單說就是腦筋不清楚,
會忘記很多事情,情緒混亂,常常跑到外頭去後不記得回家的路。

我出門的時候,會跟我爸爸說等我回來。
因為我怕開瓦斯的有危險,我爸沒辦法自己煮飯,
所以基本上我會準備好吃的再出門。帶晚餐回家。

即使是這樣,有時候我爸還是會走出去不見。
雖然那時候還能自己上廁所。也能自己吃東西。
可是一跑出去我可就沒辦法,人不見我就哭了。相當難找。

準備給我爸的行動電話,
胸前掛上帶有地址的名牌,讓我爸走失也有辦法找到人。

當我買些冰淇淋回來放冰箱當點心給我爸吃的時候
會發現一天就會全部不見,他不記得他今天吃了多少。

有時候會帶我爸到士林那邊的餐館吃些好吃的。
那個時候他還會吃得很高興,跟我說很好吃。

現在想想我不知道我那時是盤古怎麼畫的。總之還交的出稿。
還好連載初期我積了大概1個月份的稿
所以有足夠的彈性時間,慢慢的使用。

想起來稍微翻了一下,YAHOO的部落格那時期的文章
我隱藏的很好,沒有露出這方面的訊息。

其實那段期間我很怕回這個地方。
好遠好遠。回不了家。我好想回家。

回到屋子裡看到我爸的樣子,我覺得這有什麼不對。
那個時候還不知道這是失智症,單純的覺得這是不對勁的老化。
我再怎麼照顧也沒有用,這不會好,好像只會惡化。

我爸聽太不懂我在說什麼。
他也知道他被搬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地方。
他跟我說可不可以回家。

『我們去開個路邊攤賺錢好不好?』
我爸的思考還有一點剩餘的時候提過這種事情。
不過我也知道這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大概過了1個月左右,查到了這個是"失智症"。
憑我一個人是照顧不來的,必須送醫院檢查。

那之後就送往了醫院檢查,一陣子後就確定了,
接著就是送往老人照顧中心,讓我爸在那邊接受看護的照顧。

然後,我才把行李打包,搬回自己原來的家。


在延平北路九段這個地方這住的時間很短。
其實一點也住的不舒服。

那段時間真是痛苦極了,開支非常的大,
時間跟精神被通勤以及照顧我爸分用,
不會好轉的健康狀況,不知道會變怎樣的未來。

但是那段時間,
是我跟我爸可以正常交談,正常吃飯,一起散步到一些地方
的最後一段時光。

而且那個時候,我也大概就已經猜到,這應該是最後的機會。

實際上也沒錯。隔年,我爸很快就無法自理大小便
無法進行一般對話,無法站立,當然也再也無法自己出門了。


想起這個威靈廟。
也許我再也不會去這個地方。

但是在那裏的短暫時光,是我跟我爸最後的共同回憶。

2014年4月9日 星期三

119-5『不定義旅程‧3』

那麼是這趟旅程的感想。
…所以我出來這一趟的目的到底是在做什麼?

表面上我應該是要去偏鄉山小學取材,
不過其實我並沒有那麼明確強烈的目的。沒取到也不會怎樣。
那算是一個藉口吧。其實理由怎樣都好。

出發前大概唯一的概念是,『這趟旅程我先不給它定義』。
會碰到什麼再說,計畫聯絡跟預約啥的都採最低限度。
特別是後半的那瑪夏,我都是在走一個我不知道那是哪裡,
我也不曉得我為什麼要去那裏的狀態。

那瑪夏是個什麼地方我完全不知道。
應該是原住民的地區吧,靠近山裡吧。就這種程度。

意外的,到距離上很近但不知名的地方
遙遠可是知名的地方,前者困難的多。

台北到日本坐個飛機是3小時,但是到那瑪夏我卻花了1天以上的時間。
加上心理上的距離有著強烈的妨礙。

那裏要說觀光大概沒有什麼好光的,沒有驚人的世界文化遺產,
沒有知名的地形跟風景,說有原住民,我們也不會真的去那邊觀光
一般人沒有特別的理由要去那個地方。即使它沒有很遠。

雖然我們日常中很常聽到該保留原住民的文化如何如何,
也很容易看到一些繪本還是著作中積極的去描述原住民的文化以及歷史。
但是到我踏上那瑪夏之前,我其實一次也沒有看過原住民。

不,也許在都市看過吧,但是他不講原住民語言,不刻意穿上原住民的衣物,
我是看不太出來的。日常誰會去注意走過我旁邊的人是不是原住民啊。

我們心中知道的原住民都是刻版印象的概念。
說穿了就是我們也許知道原住民300年前穿什麼衣服,
但是我們根本不知道『今天』他們在哪裡,過著怎樣的生活。

所以這趟旅程其實沒有什麼原因。
我單純的只是覺得,去看看也沒什麼不好。

那個從地圖看起來很近,但是從來沒去過的地方。
看起來很熟悉,但是我們其實根本不認識的人們。

因為不定義它,有些選擇才會從這裡出現。
對我來說這是一趟這樣…試著把先入觀放在一旁的旅程。

我有體會到一些事情,不過我想那不是什麼驚奇的結論或體悟。
還是深刻的感受到原住民文化是怎樣怎樣。
反正這也不是為了那種目的而行的旅程。
 

有些事情不需要很特別,或很有價值。

單純就是過去不曾體驗過的。我想這樣子也很好。


雖然給那邊的人添了一些麻煩。
在那瑪夏給人載了好多次。
因為太多地方用走的在天黑前都無法到目的地。
對不起,我實在沒想到在那裏沒車,人會這麼廢...(艸